将至桐城
王士祯〔清代〕
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
乡信凭黄耳,归心放白鹇。
龙眠图画里,安得一追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临溪的小路似乎要走到尽头的时候,我刚好翻过桐城和舒城交界的北峡关。
斜阳西下,几行红叶树后是连绵起伏的龙眠山。
将家书托付给黄耳灵犬,思乡的心由白鹇鸟带回故乡。
眼前就是李公麟画中所描绘的山水,我能否仿效前贤归隐此地,终老斯乡。
注释
龙眠: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别号。
安得:怎么才能求得;哪里能够得到。
简析
《将至桐城》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明行程,造出一种旅途将尽、初入新地的意境;颔联勾勒出一幅绚烂多彩的秋日山景图,富有诗意和画面感;颈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归去的迫切心情;尾联以龙眠山的如画景致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希望亲临其境、一追攀援的愿望,同时也隐含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全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摹写了深秋山路的幽静美景,流露出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归隐之志。
王士祯
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但未能摆脱明七子摹古馀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然传其衣钵者不少。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然辨驳议论多错愕、失当。 316篇诗文 76条名句
青衫湿遍·悼亡
纳兰性德〔清代〕
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薄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清代〕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