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归雁

杜甫 杜甫〔唐代〕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来临,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最让我悲痛欲绝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

注释
东来:诗中的“东来”,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作“春来”解。
万里客:作者自指。作者故乡洛阳在成都东北。
乱:指安史之乱。
几年:犹如何时、几时的意思。
肠断:指极度悲哀伤心。
江城:指梓州。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298页

赏析

  安史之乱平定后,杜甫羁旅蜀地,不能及时返乡,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此诗寄托了深切的乡思感情,并流露出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全诗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先赋后兴,独具特色。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诗中“东来”二字亦作“春来”。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于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吐蕃入侵、藩镇作乱,外患内忧,国事仍很动荡。次句“乱定几年归”,表现了作为“万里客”的诗人,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后,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洛阳、东经关中流离到秦州,再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杜甫在离故园越来越远的时候写了这首《归雁》。此诗写作具体时间说法不一,仇注杜诗,将其系在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春杜甫再回成都时作 。按浦起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归雁》是一首五言绝句。安史之乱平定后,诗人羁旅蜀地,不能及时返乡,当他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看见队队大雁向北归飞向中原地带,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诗中寄托了深切的乡思感情,并流露出诗人对朝廷的系念和对国事的关心。全诗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先赋后兴,独具特色。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38篇诗文  273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雨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次鄂州

卢纶 卢纶〔唐代〕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李白 李白〔唐代〕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