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
魏了翁〔宋代〕
远钟入枕雪初晴,衾铁棱棱梦不成。
起傍梅花读周易,一窗明月四檐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又是一个冰雪凝冻的冬夜,天新晴,雪在融,远处的钟声遥遥地送入耳中;又冷又硬的被子棱角四起,冷得难以入梦。
索性披衣起床,伴着窗台上的寒梅研读《易经》。明月高悬,只听得四周房檐上一片轻脆的滴水声。
注释
衾:被子。衾铁:指被子又冷又硬像铁块一样。
棱棱:形容被子棱角四起,不贴身。
《周易》:又名《易》、《易经》,是儒家重要经典。
檐(yan沿):房檐。
简析
《十二月九日雪融夜起达旦》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点明夜晚寒冷的气候,诗人的被褥冰冷坚硬,难以入眠,反映出其生活的贫困;后两句说诗人起身,伴着寒梅和高悬明月,研读《周易》,只听见屋檐水声滴落,写出夜晚的静谧与幽邃。这首诗绘出一幅静谧、清寂的冬夜读书图,虽条件艰苦,但幸得有书籍相伴,漫漫长夜才不至于难捱。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1233篇诗文 14条名句
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苏轼〔宋代〕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此曲本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盖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云。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宋代〕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官家 一作:君恩)
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
欧阳修〔宋代〕
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
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